2022年02月04日-02月20日,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后勤保障服务人员来中国参加这一盛事。
如此庞大的队伍在为期半个多月的赛程中肯定会花费不菲,那么冬奥会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差旅费、吃住费用由谁承担呢?各个国家自己承担还是举办国承担?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 当时运动员的差旅费、食宿费由各个国家承担绝大部分,各个国家的奥委会需要根据本国运动员和随同人员的人数向举办国组委会交纳一定的费用,不足的部分由举办国组委会补贴。 对于裁判、国际体育官员、所邀请的客人而言,他们所产生的费用由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承担。 不过,国际奥委会是有收入的,1961年奥林匹克团结基金成立,国际奥委会将电视转播权近40%的收入分发给各个国家的奥委会,所以即便这个时期本国运动员绝大部分的差旅费、食宿费由各国自行承担,但实际上也花不了多少钱,基本都来自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的分账。 第二个阶段始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 后来随着各国申办奥运会、残奥会、冬奥会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1993年在竞争2000年奥运会申办权时,悉尼为了增加竞争力放了“大招”,首次承诺将承担所有参赛国、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及随同人员的差旅费及食宿费用,悉尼能成功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权也部分基于此承诺。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由承办国负担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费用就成了惯例。不过这可坑坏了2004年举办奥运会的希腊,希腊雅典为此投入了150亿,远高于46的预期,为此不得不举债,被人认为是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的催化剂。 到了2008年,北京在延续此惯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范围扩大到了残奥会,也就是北京奥委会提供了各国和地区代表团往返差旅费和在北京比赛期间的食宿费用。 从2008年起,国际奥委会规定承办国必须同时承办奥运会和残奥会,而且待遇和服务水平必须一致,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奥运会(夏奥、冬奥)还是残奥会,从2008年之后,各国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差旅费、食宿费都由承办国负责支出。
当然,支出并不是无限制的,所承担的费用必须是在“可报销”范围之内,比如住在奥运村、用奥运村的健身房、吃奥运村所准备的食物,这些都不用各国自己花钱。但是除此之外的一些额外花费,举办国是不承担的,“谁消费谁买单”: 以财大气粗的美国男篮为例,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他们入住奥运村,而是在外包了更高档的酒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下榻到金融街洲际酒店;2004年更是承包了一艘豪华游艇,单个套间一周的费用就高达1.3万美元。这些吃住在奥运村范围之外的花销,举办国是不用承担的,他们自掏腰包。
综上来说,从2008年起,无论是冬奥会还是夏季奥运会、残奥会,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及随同人员、国际裁判、国际体育官员和被邀请的个人,其差旅费和在奥运村所产生的吃住费用都是举办国承担的。 |